拜耳可申达®(非奈利酮片)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治疗与 2 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据统计,全球患糖尿病肾病的人群达到 1.35 亿,我国约有 3108 万患者,其病情进展速度快,发生尿毒症的风险颇高。非奈利酮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主要发挥着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进而延缓肾功能的发展,对保护心肾起到双重作用。
非奈利酮的作用机制独特,它是全新的第三代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属于非甾体类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属性。与前两代药物相比,非奈利酮对醛固酮受体的拮抗活性更强,产生抗激素不良反应的风险更低。在副作用方面,非奈利酮通常较轻微,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一般会在身体适应药物后消失。其适用人群明确,糖尿病肾病 1 到 4 期的患者都可以使用非奈利酮来改善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非奈利酮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它在 2023 年第一季度被纳入医保后,销量开始大幅增长。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虽然非奈利酮的副作用相对可控,但仍需关注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如肝脏问题、肾脏问题、血糖过低、胰腺炎等。其次,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最佳的用药剂量和疗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还需要探索非奈利酮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潜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近年来,各国政府对医疗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对于非奈利酮而言,政策的支持为其研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一些国家出台了鼓励创新药物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同时,医保覆盖也对非奈利酮的市场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我国为例,2023 年非奈利酮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价格降幅达 80%,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这一举措使得更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够受益于非奈利酮的治疗,进一步推动了非奈利酮的市场需求。
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高发是推动非奈利酮市场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有糖尿病患者约 1.3 亿,其中 2 型糖尿病患者超过 90%。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每 5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即有 1 例糖尿病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使得非奈利酮作为一种针对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的新型药物,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非奈利酮的研发进展迅速。拜耳作为非奈利酮的主要研发企业,在 2023 年推进研发管线,提交了多个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非奈利酮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其销售额在 2024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 69.9%。在竞争态势方面,非奈利酮面临着来自其他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的竞争。然而,非奈利酮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疗效,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与同类药物相比,非奈利酮具有明显的优势。与螺内酯和依普利酮等传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相比,非奈利酮是非甾体类药物,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和选择性更高,高钾血症发生率较低,且无性激素相关副作用。同时,非奈利酮在降低尿蛋白、延缓肾损害、控制心衰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被公认为肾脏病治疗 “金三角” 和心衰治疗 “新四联” 之一。然而,非奈利酮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需要关注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以及确定最佳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临床对非奈利酮的需求增长主要源于其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显著疗效。非奈利酮不仅可以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减缓肾功能下降的速度,还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此外,非奈利酮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也值得关注。例如,有研究表明非奈利酮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潜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奈利酮的应用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展。
患者对非奈利酮的接受度逐渐提高。随着非奈利酮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选择非奈利酮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非奈利酮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患者的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例如,通过进一步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药物的耐受性,以及开发更加便捷的给药方式等,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非奈利酮的接受度。
非奈利酮作为一种酮固醇受体拮抗剂,能够高选择性地拮抗醛固酮受体。醛固酮是一种激素,在体内通过与醛固酮受体结合来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醛固酮的过度活跃会导致盐和水潴留、炎症和纤维化增加,对心血管和肾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非奈利酮通过与醛固酮受体结合,阻断醛固酮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醛固酮的活性。例如,有研究表明,非奈利酮可以降低醛固酮导致的心脏和肾脏肥大、血清脑钠肽水平和蛋白尿、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恶化发生的概率。
非奈利酮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在高血压、心衰等疾病状态下,炎症反应会加重心血管和肾脏损害。非奈利酮的拮抗作用能够降低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对心血管和肾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同时,非奈利酮还可以减少纤维化。在心衰、高血压和肾脏疾病中,组织纤维化会导致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非奈利酮可以减少纤维化的程度,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据统计,非奈利酮在治疗与 2 型糖尿病相关的肾脏疾病中,可降低肾脏复合终点风险 18%,降低心血管复合终点风险 14%,用药 4 个月降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达 31%。
非奈利酮的起始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确定。对于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² 的患者,起始剂量为每次 20mg,口服,每日 1 次;对于 eGFR25to<60mL/min/1.73m² 的患者,起始剂量为每次 10mg,口服,每日 1 次;对于 eGFR<25mL/min/1.73m² 的患者,不推荐使用本品。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例如,在接受非奈利酮起始治疗 4 周内,应及时监测血钾与 eGFR 水平。血钾≤4.8mmol/L,且 eGFR 与上次检测相比降低≤30%,可增加剂量至 20mg/d 或维持 20mg/d 剂量;血钾为 4.8~5.5mmol/L 或 eGFR 与上次检测相比降低 30%,应维持 10 或 20mg/d 的当前剂量;血钾≥5.5mmol/L,应暂停非奈利酮治疗,待血钾降至≤5.0mmol/L,再行考虑重新开始治疗,剂量为 10mg/d。
对于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非奈利酮的用药需要特别注意。重度肝损害(Child Pugh C)者,避免使用;轻度或中度肝损害(Child Pugh A 或 B)者,不建议进行剂量调整,但中度肝损害患者,需考虑进行血清钾监测。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 eGFR 调整剂量。对于妊娠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患者,暂不推荐使用非奈利酮。
非奈利酮主要经过 CYP3A4 酶代谢,CYP3A4 抑制剂对非奈利酮相互作用影响较 CYP2C8 抑制剂更大。例如,同时使用伊曲康唑(强效 CYP3A4 抑制剂)可将非奈利酮 AUC 提高 400% 以上,同时使用胺碘酮(弱 CYP3A4 抑制剂)可将非奈利酮 AUC 提高 21%。使用依法韦伦(中度 CYP3A4 诱导剂)和利福平(强 CYP3A4 诱导剂)可分别将非奈利酮 AUC 降低 80% 和 90%。因此,非奈利酮与 CYP3A4 中重度抑制剂联用时需进行严密监测,酌情降低非奈利酮给药剂量。
非奈利酮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需要注意潜在的风险及可能的协同作用。非奈利酮可与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联用,对于已使用 RASi 治疗仍存蛋白尿患者,联合非奈利酮可降低 CKD 进展风险、改善心血管结局。对于临床上不能使用或不能耐受 RASi 的患者,可使用非奈利酮以降低 CKD 进展及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非奈利酮可与钠 -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联用,两者联用可进一步降低尿蛋白,延缓 CKD 进展,降低心血管风险,减少高钾血症发生。非奈利酮与胰高糖素样肽 - 1 受体激动剂(GLP-1RA)联用,在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方面可能存在互补作用。非奈利酮与胰岛素联用无需调整剂量。非耐利酮与抗高血压药物联用时需注意其对血压的影响。同时,非奈利酮应禁止与强效抑制 CYP3A4 酶的药物如伊曲康唑、克拉霉素、利托那韦等联用。用药期间不要食用葡萄柚汁。应避免与阿米洛利、螺内酯、依普利酮联合用药。
非奈利酮作为第三代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螺内酯、依普利酮等同类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非奈利酮在不同国家的审批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在美国,2021 年 7 月基于 FIDELIO-DKD 研究阳性结果,非奈利酮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主要考量了其在降低慢性肾脏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和肾脏事件风险方面的显著疗效。欧盟在 2022 年 2 月批准非奈利酮用于慢性肾脏病伴 2 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同样也是基于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而在中国,2022 年 6 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非奈利酮薄膜衣片在国内上市,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群体的治疗需求以及非奈利酮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总体而言,各国在审批非奈利酮时,都高度重视其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对特定患者群体的适用性,但在具体的审批流程和标准上可能会因各国的医疗体系、疾病流行情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非奈利酮上市后需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首先,在药物安全性监测方面,制药企业需要持续收集和分析非奈利酮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数据,如高钾血症、肝脏问题、肾脏问题等,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其次,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必须确保每一批次的非奈利酮产品都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包括药物的纯度、稳定性等。此外,还需要对药物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生产环节符合规范,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非奈利酮在不同地区的医保纳入状态各不相同。在中国,非奈利酮于 2023 年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价格降幅达 80%,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等,非奈利酮也在逐步纳入当地的医保体系或正在进行相关的审评工作。
医保政策对非奈利酮市场规模的促进作用显著。以中国为例,纳入医保后,非奈利酮的价格大幅下降,从原来的每盒 400 多元降至 98 元左右,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使得更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够负担得起非奈利酮的治疗费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市场需求。据统计,自非奈利酮纳入医保后,其销量开始大幅增长。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医保政策的支持也将有助于非奈利酮在当地市场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扩大其市场规模。同时,医保政策还可以促进非奈利酮的临床研究和研发投入,推动药物的不断创新和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非奈利酮在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成果显著。多项研究证实,非奈利酮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这是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在全球大规模 Ⅲ 期 RCT 研究 FIDELIO 中,入组了全球 48 个国家 1000 多家中心 5734 例患有慢性肾脏病和 2 型糖尿病的患者,结果发现,非奈利酮显著减少肾脏复合终点事件达 18%,减少了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40% 以上、进入尿毒症的复合风险,延缓了肾病进展。在中国亚组分析中,非奈利酮可显著降低中国患者主要肾脏事件复合终点的相对风险达 41%。这些临床研究成果为非奈利酮在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极大地推动了其市场发展。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非奈利酮在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验证,其市场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非奈利酮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在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或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非奈利酮显著降低了总心力衰竭恶化事件和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同时,FIDELITY 研究探索性事后分析表明,非奈利酮在慢性肾病伴 2 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心电图确定的左心室肥厚病史,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合心血管和肾脏结局风险,在心血管终点中的因心衰住院方面,无论基线时有无左心室肥厚,非奈利酮都降低心衰住院风险,但对有左心室肥厚的患者效果更明显。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非奈利酮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医生对非奈利酮的了解和处方习惯对其市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非奈利酮临床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关注并了解这款药物。非奈利酮作为全球首个获批治疗 2 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疗效,为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在处方习惯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非奈利酮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等因素,合理开具处方。例如,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若 eGFR≥25 ml/min/1.73m²,血钾正常,使用最大可耐受剂量的 RAS 抑制剂后仍存在白蛋白尿,医生会推荐联合非奈利酮治疗。随着医生对非奈利酮的认识不断加深,其处方量也将逐渐增加,进一步推动非奈利酮的市场发展。
患者对非奈利酮的接受程度和需求特点也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非奈利酮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选择非奈利酮进行治疗。患者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奈利酮在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减缓肾功能下降速度、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等方面的显著疗效,以及相对可控的副作用,使其在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同时,患者也希望药物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例如口服剂型、长效制剂等。未来,随着非奈利酮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患者的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非奈利酮的接受度,促进其市场发展。
非奈利酮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刺激消化道,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影响消化;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长红疹,甚至影响正常呼吸;损伤肾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影响正常排尿;还可能损伤性功能等。此外,非奈利酮还可能引起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血压、头晕、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
常见副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例如,消化道不适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影响营养摄入;过敏反应可能引起患者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降低生活质量。这些副作用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副作用而自行停药或减少剂量,影响治疗效果。
对于严重副作用,如高钾血症,医生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清钾水平。当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应根据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果血钾轻度升高,可以调整非奈利酮的剂量或暂时停药,并采取一些降钾措施,如使用降钾药物或调整饮食。如果血钾严重升高,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对于低钠血症,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和液体摄入情况,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钠离子,并定期监测血清钠水平,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副作用,医生需要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为了预防严重副作用的发生,患者在使用非奈利酮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非奈利酮面临着来自同类药物和新研发药物的市场竞争压力。
与非奈利酮同类的药物有螺内酯和依普利酮等传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虽然价格低廉,但副作用较大,市场份额可能会逐渐被新型药物所挤占。依普利酮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选择性提高,性激素相关副作用少见,但国内未上市,市场份额相对较小。非奈利酮作为新型非甾体 MRA 类药物,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和选择性更高,在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强效抗炎、抗纤维化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然而,随着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非奈利酮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他制药企业可能会推出类似的药物,或者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挑战非奈利酮的市场地位。
市场竞争可能导致非奈利酮的价格波动。如果同类药物推出价格更低的产品,或者新的治疗方法出现,非奈利酮的价格可能会受到影响。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为了应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疗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整合资源等方式,扩大产品线和市场份额,降低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非奈利酮的研发和监管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败风险,例如临床试验结果不理想、药物安全性问题等。如果研发失败,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患者对非奈利酮的信心。为了降低研发失败风险,企业需要加强研发管理,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在临床试验阶段,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企业也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监管政策的变化,确保研发过程符合监管要求。
监管政策的调整对非奈利酮市场也有潜在冲击。例如,审批标准的提高、监管要求的加强等可能会延长非奈利酮的审批时间,增加企业的研发成本。同时,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影响非奈利酮的市场准入和销售。为了应对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研发策略和市场推广策略。企业也可以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
非奈利酮Finerenone关键中间体(化工级、纯度≥99.0%),目前我公司均有供应。【自有合规工厂,全面支持验厂审计】详情可以拨打最下方系电话,获取该产品最新价格!
--------------------
4-氰基-2-甲氧基苯甲醛
4-Cyano-2-methoxybenzaldehyde
21962-45-8
--------------------
2-氰基乙酰乙酸乙酯
2-Cyanoethyl-3-oxobutanoate
65193-87-5
--------------------
4-氨基-5-甲基-2-羟基吡啶
4-Amino-2-hydroxy-5-methylpyridine
95306-64-2
--------------------
注意:受有效专利保护的产品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相关法规允许,此类产品可用于研究与注册申报。管制产品将严格遵守中国法律和购买客户国法律的规定销售,所有产品都不适用于人用,买方应对各自市场的专利情况进行独立评估,并承担所有与专利相关的责任。
编辑|小鑫
审核|小晶 小李
信息来源 | Chatgpt AI、FDA、Wikipedia、国家医疗保障局、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 | FDA
如有侵权,道歉删除,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