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罕见病患者都面临过“境外有药,境内无药”的窘境。“我们最关注的是病人能不能用得上特效药。”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邹朝春说,“唯铭赞其实是通过罕见病的特殊通道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
一般而言,药品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在国内做完IV期临床试验,积累了充分的试验数据证明其效用,才能正式获批上市。不过,为了让罕见病患者能更早用上药,目前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已允许部分罕见病药品可以一边让患者使用,一边做 IV期临床试验,以此加快罕见病药品在国内上市的步伐。2018年11月至今,国家药监局先后发布三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列入名单的品种可直接提出上市申请,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建立了专门通道加快审评。
“另外,国家还有一个政策,即允许卫健委公布的罕见病协作医院牵头,在特定的医院为指定病人申请国外获批但国内尚未获批的药物。”邹朝春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2022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工作方案》和《氯巴占临时进口工作方案》,积极探索通过一次性进口途径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难题。除了保障患者“有药可用”之外,国家医保局的“灵魂谈判”也让越来越多的罕见病患者得以“有药可保”。
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沙利文咨询发布的《2023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已有31种罕见病的73种药物纳入医保,其中甲类药物17种,乙类药物56种。甲类药物能够全额报销,乙类药物需要自付一部分,报销一部分,报销比例因各地政策和药物有所不同,通常为70%至80%。
“与前5轮医保谈判相比,今年的调整体现出国家医保对罕见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用药的重视。”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教授介绍,一共有7种药物进入2022国家医保目录,而且建立了单独的申报通道,这是第一次单独循环。
这7种罕见病用药涉及多发性硬化、肺动脉高压、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性肌萎缩症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其中,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口服药利司扑兰成功进入医保目录,此前,同样用于治疗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已被纳入2021国家医保目录。对SMA患者来说,实现了从“有药可用”到“有药可保”“有药可选”。
编辑|小鑫
审核|小晶
信息来源 | 中国青年报
图片来源 | Hippopx基于CC0协议的免版权图库
如有侵权,道歉删除,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友情链接 新版网站 安徽奇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chicochem.com/
友情链接 更多新闻 安徽奇新医药化工新闻资讯 http://www.chicochem.com/news/